筒瓦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屋面防水构件,主要用于覆盖板瓦(仰瓦)之间的接缝,形成有效的排水系统。其具体作用如下:
1. 防水与排水
覆盖接缝:筒瓦呈半圆柱形,倒扣铺设在两列板瓦(凹面朝上的瓦)的接缝处,防止雨水渗入屋面基层。
导流雨水:与板瓦配合形成“一俯一仰”的瓦垄结构,使雨水沿板瓦凹槽流下,筒瓦则阻挡雨水横向渗漏,提升排水效率。
2. 结构加固
稳定瓦片:筒瓦的重量和形状能压紧下方的板瓦,减少风、震动等对瓦片的扰动,增强屋面整体性。
防止滑移:通过瓦钉或瓦当固定(尤其在檐口处),避免瓦片下滑。
3. 等级象征
高规格建筑专用:筒瓦多用于宫殿、庙宇、官署等高级建筑,普通民居一般仅用板瓦,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。
装饰性:檐口筒瓦常搭配瓦当(前端圆形挡头)和滴水瓦,饰以兽纹、文字等,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。
4. 延长屋顶寿命
保护基层:有效阻隔雨水、积雪对木质椽子和苫背层(防水垫层)的侵蚀,减少腐朽风险。
耐久性:陶土或琉璃材质的筒瓦耐候性强,可长期使用。
补充:筒瓦的常见搭配
板瓦(底瓦):凹面朝上承接雨水。
瓦当:筒瓦端头的装饰性构件,刻有图案或文字。
滴水瓦:板瓦端部下垂的尖状部件,引导雨水滴落远离墙面。
筒瓦的应用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“功能与美学结合”的智慧,是古建筑屋顶防水的关键设计。